福建高考早知道
当前位置:福建高考早知道>院校直通车 >招生公告

成都理工大学王旭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五篇SCI论文,探索青藏高原的变迁!

时间:2022-02-07 15:58:31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高考早知道

成都理工大学王旭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五篇SCI论文,探索青藏高原的变迁!

王旭辉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开始于跟随导师唐菊兴研究员和郎兴海教授来到西藏进行野外考察。下山的途中他双肩包的肩带突然断裂,背包连同样品一起滚下了陡峭的悬崖,这样的小插曲并没有阻挡王旭辉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征服一座座山峰之后获得的喜悦与成就感让他逐渐坚定了自己要探索青藏高原奥秘的想法


高原上的故事已经远去,但王旭辉与高原的缘分还未结束。只要人类向前探索的好奇心没有停下,王旭辉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No.1 

实践考察:热爱科学 不怕艰苦


2016年夏天,王旭辉跟随导师唐菊兴研究员和郎兴海教授来到西藏进行野外考察,开启了他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这里有湛蓝深邃的天空、洁白无暇的云彩、缥缈空灵的雪山。


风景虽美,但在5000米高海拔的地方科考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青藏高原的交通本就不便,而采样的地点又往往是在地势险峻、海拔较高的“无人区”,野外调查时他们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上去。此外,高寒缺氧的环境也让行程变得格外的艰难。登山途中没人有多余的力气说话,只能听见自己心脏剧烈的跳动和急促的呼吸声。


这次野外考察时有一个小插曲,让他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那天,他们早晨出发,经过7个小时的攀爬,收集完样品准备返程,本以为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王旭辉很快意识到,下山才是真正的考验。登山时感觉并没有很高的山峰在下山时变得格外陡峭难行,再加上返程背包里装满沉甸甸的样品,他们双腿不由发抖,每走一步都需全神贯注、小心翼翼。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王旭辉的双肩包在下山的途中肩带突然断裂,背包连同样品一起滚下了陡峭的悬崖,这一幕让众人惊魂未定:“如果当时断的是一个肩带而不是两个,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不过,这样的小插曲并没有阻挡王旭辉对地球科学的热爱,或许是青藏高原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他,又或许是他征服一座座山峰之后获得喜悦与成就感,他逐渐坚定了自己要探索青藏高原奥秘的想法。他说道:“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坚持不懈,未来会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变得清晰起来。”站在高耸的山崖上,头顶是格外澄澈的蓝天,脚下是亘古不变的坚实的土地,一个青年学子的地质梦,由此开启。




No.2 

专业学习:坚持钻研 始不放弃



迄今为止,王旭辉一共发表了30篇学术论文(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身份发表的SCI论文5篇。能在短短五年时间发表这样多的论文,殊为不易,背后离不开一遍遍精益求精的打磨。


2016年除夕夜,当千家万户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喜悦中时,王旭辉却对着一组数据发愁。这一年寒假,导师为他选定了第一个科研课题。测试完数据,王旭辉十分激动,想着即将能“大展拳脚”。可开始撰写时,他就犯了难:这些数据能够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呢?


经过半个月闭关,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他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但是这篇论文在导师那里得到的反馈却是:“你写的这篇论文毫无意义,不能解决任何科学问题。”这打击来得太快,却也让他深刻意识到: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科学意义。


在此之后的三年,是王旭辉与论文手稿的真正拉锯战。论文第一次投稿,四个月煎熬等待换来的却是无人审稿,这让他备受打击。经过导师安慰,他调整心态后继续修改,然后论文一次次送审,一次次被打回,再一次次被修改。就这样,硕士时期的第一篇中文核心论文,直到他成为博士时才发表出来。在这期间,尽管他也有许多其它的论文成功发表,但这篇文章就像是王旭辉在细小尖锐的沙粒中慢慢打磨出的珍珠,小巧但难以忘记。




No.3 

心得经验:勤于思考 开拓创新



谈起这些年科研的心得与经验,王旭辉重复最多的就是科研要有创新性。他开始写硕士论文时,尝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由“点”到“面”广泛阅读文献,从雄村地区到青藏高原、再到横跨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域,他一步步探索着自己之前并不熟悉的研究领域。

好奇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有了丰厚的文献积累,王旭辉经常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思考,有时候想着想着一个灵感突然在脑子里迸发,便会兴奋到彻夜不眠,期待着第二天一大早立刻与导师进行探讨。

在导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他构建了自己的地质模型,采集样品、测试数据、印证自己的认识,便有了后来发表在Tectonics的“Early Carboniferous back‐arc rifting‐related magmatism in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history of the Lhasa terrane separation from Gondwana”(《西藏南部早期石炭纪后弧裂变相关岩浆:对拉萨地与冈瓦纳分离历史的影响》)和Gondwana Research的“Subduction initia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ic lithosphere by collision‐induced subduction transference”(《碰撞诱导的俯冲转移引发新泰提斯海洋岩石圈的俯冲》)这两篇高水平SCI论文。这两篇论文对已有的地质模型进行了修正,受到业内同行的广泛引用与评述。

对于学弟学妹,王旭辉的建议是要一直保持科研的创新性,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如果只是借助他人的力量,那就永远不会发现新的问题。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大量且广泛地阅读文献,没有知识的储备,学术思想是贫瘠的、是受束缚的。在他看来,研究地球科学,只读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不够的,“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始终是地球科学的前进方向。

高原上的故事已经远去,但王旭辉与高原的缘分还未结束。只要人类向前探索的好奇心没有停下,王旭辉的脚步就不会停止。他看着脚下的大地,他想向更远处走去。


成都理工大学王旭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五篇SCI论文,探索青藏高原的变迁!

▲王旭辉(左一)和导师及师弟合影


成都理工大学王旭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五篇SCI论文,探索青藏高原的变迁!


王旭辉,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期间获得多项奖项,包括:3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3次成都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首届成都理工大学“至远奖学金”、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人才奖”、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议“优秀报告奖”、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优秀报告奖”、成都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和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出品丨党委宣传部

文丨周琳奕 杨茸 史亚峰

排版丨李婧菡

编辑丨胡雨涵

校审丨赵一蕾

责任编辑丨张爱艾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