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上海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161900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始设于1997年,已有十六年的历史。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曙光人才计划”2人,浦江人才1人,国内外知名教授如王晓明教授、董乃斌教授、薛才德教授、杨逢彬教授、张寅彭教授、蔡翔教授、邵炳军教授、王光东教授、陈晓兰教授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立足汉语言文学与文化基础研究,融语言与文化、学术与思想于一体,科研与教学并举,学科方向齐全,专业布局平衡,形成了本科与硕、博研究生全覆盖的人才培养机制,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8个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创意写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个专业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先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乡土文学、性别与文学、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汉语言文字学等博士研究方向。在读硕士生209人,在读博士55人,在站博士后21人。
     
建有中文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语言分析中心、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语音实验室、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乡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平台。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在国内外卓有影响,形成了中文国际教育传播、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接触、文化研究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民间文化与文学研究、汉语教学法等特色研究领域。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1项,国家重点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各项奖励10余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人文素养、现代意识、国际视野的全面人才,系统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知识、中国文学与文化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法、比较语言与文化知识,了解国别文学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担负汉语言文学、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编辑出版、新闻写作、广告策划、文化创意、文秘及中小学教育等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学生培养为本位,在全校率先推行导师制,给予本科生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开拓第二课堂,拥有四个学生社团:震雅诗社、青春剧社、“柏拉图”泮池读书社及汉语国际教育海纳百川社。注重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在职教师中,有三分之一教师具有在海外大学工作与学习的经历,并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国大学汉学系及孔子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爱尔兰科克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建立汉语言国际教育实习基地,毕业生任教于美国肯塔基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等。学生就业面广,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颇受社会赞誉。

 

专业主修课程

 

文学院后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架构

         该架构由三部分组成:以“3+1”的学科基础课为主体的由课内延伸的课外、以读书研讨课为主体的以读书会代专业选修课的准课程性质的课外和以启思书院为主体的与课内教学不直接相关的课外。

 类型

 内容

 形式

 定位

 由课内延伸的课外 采取3+1模式的学科基础课 全部纳入教学计划 

深度专业化的通识教育;

专业知识学习、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
 准课程性质的课外 采取读书会形式的读书研讨课(代部分专业选修课)
 与课内无关的课外 采取“启思书院”形式,集成讲座、论坛、社团、实践、项目等 部分纳入教学计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介绍

一、专业必修课16门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1-3)(12学分)

任课教师:杨万里、杨秀礼等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掌握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古代文学的自学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郭预衡主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中国现代文学史(4学分)

任课教师:朱羽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以二十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为背景,讲述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介绍评论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若干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成长中的种种局限与教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运用文字、分析文艺现象的能力。

教材: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3.中国当代文学史(4学分)

任课教师:朱羽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在社会史、政治史和思想史多重视野的交织中来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诞生、发展的历史,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若干规律,总结中国当代文学成长中的种种局限与教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运用文字、分析文艺现象的能力。

教材: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

4.外国文学(4学分) 任课教师:景春雨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以多侧面、多角度的方式对外国文学发展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着重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建构起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视野,并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教材: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
5.古代汉语(1-3)(12学分) 任课教师:杨逢彬、向德珍、张萍、郑妞
课程内容及目的:
     
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通过古代文选的讲练,以及对汉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等古代汉语基础理论的讲练和对天文、历法、职官、地理等古代文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在古代汉语的理论和实践上有良好的素质,为今后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和其他相关文科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王世贤主编《新型古代汉语》 6.现代汉语(1-3)(12学分) 任课教师:张庆翔、丁迪蒙、沈益洪、资中勇、钱小飞、林素娥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和工具课,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研究汉语、外语及其他人类行为学科打下基础,为今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准备规范的理论知识结构。 教材:胡裕树《现代汉语》,钱乃荣《现代汉语》
7.教育心理学(4学分) 任课教师:钱小飞
课程内容及目的:
     
一,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的基础理论,掌握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二,通过实例的学习,培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开展教育与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8.语言学概论(1-2)(8学分) 任课教师:薛才德、凌锋、林素娥
课程内容及目的:
     
重点介绍语言的性质、国际音标、音系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技能,了解现代语言学流派和动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材:叶蜚声等《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9.文字学(4学分) 任课教师:张萍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文字学的基本内容,了解汉字的性质,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会分析汉字,并能解决汉字使用及规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从事汉字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毕业后胜任汉字教学或从事研究工作。 教材: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 10.汉语史(1-2)(8学分) 任课教师:杨逢彬、向德珍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是学习汉语言学的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语三千年来的发展史,汉语在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课程分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三个部分。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诠释中国古代文献、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都有重大的帮助。
教材:王力《汉语史稿》 11.英语听说(1-2)(6学分) 任课教师:雷红波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力求以精心设计的自然、地道的开篇对话作为精听材料;以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小对话,进行综合听力练习;以填表、答题等方式检查理解,培养听懂真实谈话的能力。通过细致入微的自学辅导:就各种不同类型的句子重音、语音语调给予全面辅导;就关键句子进行实用性讲解;就所涉及的英、美文化知识进行概要性说明。结合不同类型的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提高非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教材:新英语交谈(上下)
12.英语读写(1-2)(6学分) 任课教师:雷红波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使用原版引进教材,作者均为在语言教学与教材编写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力求通过编排新颖的教材,由浅入深,帮助学习者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增强英语思维能力。本课程通过系统性介绍帮助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十大技巧,由基础阅读向高级阅读过渡,同时结合所读材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配有大量练习与测试题。材料丰富,趣味性强:选篇难度适中,内容引人入胜,辅以形式多样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帮助学习者加深理解。锻炼思维,挑战性强:系统的阅读训练与启发性的思考活动有助于学习者提高推理、分析与判断能力。 教材:《大学英语阅读进阶》 1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3学分) 任课教师:王淑华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需要出发,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全貌,为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 教材:陈昌来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4.对外汉语教学法(3学分) 任课教师:丁迪蒙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发展史、理论基础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和成绩测试,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法,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
教材: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 15对外汉语语法(3学分) 任课教师:王淑华 课程内容及目的:      该课是基础课《现代汉语》的后续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注重汉外对比,既讲授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也讲授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关的知识。不仅从宏观上讨论对外汉语语法体系的优缺点,还要求学习者了解汉语的词、句法成分、句式等不同语法单位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此外,还要讨论诸如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汉语语法教学方法、技巧等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 教材:自编讲义 16第二语言习得(3学分) 任课教师:林素娥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主要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过程,尤其是成年人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任务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关系;使学生从语言、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认识第二语言习得和使用的过程和规律。具有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的鉴别能力,对热点问题能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 教材:《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
二、专业选修课,选介15  门 1《说文解字》精读(3学分) 任课老师:张萍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的精读,使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的由来和演变以及其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的特征。通过对书中一些内容的接触了解,具体表明许慎以反切注音,以及从汉字的结构拆解释义的具体做法,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说文解字》这部中国古代著名的语言学著作。
教材:许慎《说文解字》 2音韵学(3学分) 任课教师:薛才德
课程内容及目的:
   
让学生了解汉语语音系统发展演变历史及其主要规律。了解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理解传统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能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去进行解释。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教材: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3训诂学(3学分) 任课教师:郑妞
课程内容及目的:
     
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训诂学是古代解释汉语词义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为了学生了解训诂学的历史,了解训诂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熟悉训诂学的术语,了解训诂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并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能分析古籍中的语法、修辞等现象,从而提高阅读、分析和整理古代典籍的能力。
教材:王宁《训诂学原理》 4社会语言学(3学分) 任课教师:薛才德
课程内容及目的:
     
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对象、途径和目标等。介绍社会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语言的各种变异、语言变异与社会的关系、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语言接触的各种现象、语言接触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的各种规划、语言规划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引导学生用社会语言学的眼光去观察在我们身边出现的种种语言现象,把语言放入社会关系的网络中进行研究。
教材:自编讲义
5逻辑学(3学分) 任课教师:王淑华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逻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  思维的逻辑形式;2. 思维规律;3.
简单的逻辑方法。在思维的逻辑形式中主要有概念、命题和推理等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命题和推理,而三段论和假言推理、以负命题为前提的推理又是重中之重。思维规律也是逻辑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任何一种规律都是对人的思维的一种规范,在人类的思维中具有普遍意义。简单的逻辑方法只介绍与概念相关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
教材:《普通逻辑学(增订本)》  6汉语水平考试研究(3学分) 任课教师:凌锋  
课程内容及目的: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主持的,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HSK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外国人参加这类考试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将来给外国人培训汉语的时候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 教材:自编教材
7汉语方言学(3学分) 任课教师:钱乃荣
课程内容及目的:
     
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对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并引导培养学生掌握记录、归纳、分析一种活语言的能力,以及了解方言与民俗、社会、历史、文化、人类行为的关系。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方言调查两方面,贯彻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学习用国际音标进行方言音系归纳,学习词汇和语法的记录,研讨方言历史、方言地理、社会层次、方言和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关系。
教材:游汝杰《方言学教程》 8欧美语言学史(3学分) 任课教师:薛才德
课程内容及目的:
     
让学生了解欧美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派和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这些学派、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教材: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9汉语言学史(3学分) 任课教师:杨逢彬
课程内容及目的:
     
使学生对古今汉语语言研究的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提高汉语的研究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包括先秦至明代的汉语研究史、清代的汉语研究史、现代的汉语研究史等。
教材:自编讲义 10英汉翻译(3学分) 任课教师:雷红波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对各种体裁的范文的翻译和分析,以英汉语言的对比,讲解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异同以及表达方法上的转移,帮助学生能够掌握汉英互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使学生能从事一般程度的英汉笔译工作。 教材:自编讲义
11汉英语言对比(3学分) 任课教师:沈益洪
课程内容及目的:
     
运用宏观和微观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从语言类型、基本结构、语序虚词、话语组织等方面对比学生最熟悉的两种语言,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了解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共性,进而探讨世界语言的普遍规律。本课程的知识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英语和汉语的教学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从事对外国人教学汉语或英汉对译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教材:自编讲义
12应用英语写作(3学分) 任课教师:雷洪波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简洁地介绍英语写作的基础理论,并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写作的技能;同时介绍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范例,并配备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学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逐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教材:自编讲义 13西方文化与礼仪(3学分) 任课教师:林素娥
课程内容及目的:
     礼仪属于一种非制度性的文化。中西方在文化礼仪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礼仪方式,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得体地和西方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并自觉地尊重对方的礼仪方式,本课程同时也为致力于出国的学生打下礼仪文化方面的基础。 教材:(英)唐纳德编 候俊等译《现代西方礼仪》 
14西方中国学研究(3学分) 任课老师:沈益洪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介绍西方的中国学研究,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学研究内不同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以及宗教研究。
教材:自编讲义
15中国戏曲与曲艺(3学分) 任课教师:杨 静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介绍中国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民间戏曲和曲艺的主要剧种概况和主要流派,戏曲音乐和优秀剧本,旨在使学生了解戏曲、曲艺的基本知识,便于帮助外国人对中国民俗文化精华的了解。
教材: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曲通史》 三、读书会  ,选介6门 1柏拉图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肖有志
课程内容及目的:
     
引导学生阅读欧洲最伟大作家柏拉图的对话,锻铸美好性情;深入理解欧洲古典思想与文明;培育上大良好学风。
教材:《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  古代篇) 2《枕草子》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石圆圆
课程内容及目的:
     
课程初期以日本平安时期名著《枕草子》为教学核心内容作为尝试,该随笔内容精湛、丰富,展现了古代日本自然、人文的方方面面,且集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美学风格,作为读书会的读本十分合适。课程将结合两本译本,并适度介绍日文原著,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掌握文本细读和文学鉴赏、评论的方法,增强艺术感受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清少纳言  吉田兼好著《日本古代随笔选》 3、《世说新语》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张萍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精读《世说新语》相关篇章文选,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口语特色,从而理解文意,探讨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深入体验魏晋时期对人性和生命的哲学感悟,进而更好地感受魏晋思想文化。 教材: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1、柏拉图读书会(3学分) 4《汉藏语概论》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薛才德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读书会的形式,读原著,让学生了解汉藏语系语言的基本特点,了解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方法,了解汉藏语系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争论,认识到研究汉藏语系语言对深入研究汉语的重要意义,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马学良主编《汉藏语概论》 5英美报刊选读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雷红波
课程内容及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新闻知识及新闻英语特点的介绍,使读者从新闻概念方面对新闻英语语体特征有整体的了解。通过对新闻词汇、语篇语法、标题、消息、导语、特写、评论等内容的专题研讨,力求以理论知识指导和帮助英语新闻资料的深入理解。同时结合经典英语新闻作品和当前最鲜活的语言材料印证和阐释相关的语言学理论。 教材: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 6《语言与文化》读书会(3学分) 任课教师:向德珍
课程内容及目的:
     
通过读书、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及其著作《语言与文化》。通过对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的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多视角地了解语言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交流、历史地理、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对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系统的认识。
教材: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