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韩山师范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4283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伴随着韩山师范学院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20世纪上半叶,著名诗人、教育家丘逢甲(韩山书院时期)、词学大师詹安泰、国学大师饶宗颐(俱省立二师时期)等名家曾执教韩山,弘扬国学,为中文专业及学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8年秋,韩山师范专科学校设文史科,下设中文教研组;1978年复办师专,设中文科,1984年,改中文系。1990年开始与华南师大文学院联合招收本科生;1994年起,独立开办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199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2000年文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培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5年起,开办留学生教育。2010年起,与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文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同时与厦门大学文学院联合开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17年,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合作培养教育硕士。2020年,与广州大学文学院合作培养教育硕士。

自设文史科中文教研组起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秉持“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汕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我院已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累计近38000余人(含成人教育26000余人),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各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刘清涌、张百栋、任泽、陈传佳、李绪强、黄炎真、吴铭钊、张丽芬、王伟鹏、何婵娥、李庆生、蔡森、孔维波、林雪芹、李卓彬、林诗铨、林旭、南粤神探朱明健、企业家管乔中、王建瑜、知名诗人黄惠波、文学评论家陈培浩、作家陈崇正等,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新闻传播系和大学人文教育教学部、实验室,开办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5个专业及书法、播音主持两个专业方向。拥有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韩山师范学院影视传媒高清数字演播厅)1个省级实验学示范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影视传媒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韩山师范学院蓝海文化创意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育人平台(诗书教育育人平台)、近10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等)。学院面向全国11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50人、成人教育学生728余人,留学生4人,与云南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99人(含韩国籍外聘专家2人、泰国籍外聘专家1人),其中专任教师84位,毕业于“双一流”、“211”院校者或海归硕博者60人(海归教师共有7人,并有3人在境外读博)。教授18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23人,讲师及其他职称3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7.19%。博士44人(另有在职读博5人),硕士31人,博士占比52.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9.3%。45岁以上教师42人,35-45岁(含45岁)教师27人,35岁以下(含35岁)青年教师15人。近年来,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4名、省级师德标兵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名、省特支人才计划青年文化英才1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人才10名、韩山师范学院教学名师3名、优秀教学骨干2名、教学新秀4名、卓越教师、青年教学英才、科研英才各1名,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总体水平较高。

学院共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新闻传播学学科两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第四、第五轮重点建设学科、第六轮优势重点学科,且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专门史”的主干学科之一。近5年来,全院教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高水平刊物发表3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或教材50余部,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20余项,所获项目到账经费近300万元。获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2项,“潮学奖”4项。刘涛教授跻身高校人文学者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期刊论文排行榜(2006—2018)。陈培浩副教授受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八届客座研究员。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中文科、中文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先后设在西区伟南楼、东区理科大楼、东丽A区文科楼,与湘子桥、笔架山、东丽湖毗邻,周边风景如画,环境宜人。学校图书馆有中文专业图书38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11万种,中文期刊35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330余种。文学院资料室有图书2万余册。学院设有书法专业实验室(教室)、速录实验室、影视传媒高清数字虚拟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摄影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验室、影视动漫创作实验室、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岭东人文创新应用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韩派名师工程”研究基地和校级重点实验室新闻传播研究重点实验室、院级科研平台饶学研究所、詹安泰研究所、南粤古驿道文化研究中心、岭东民俗文化教研实践基地等;共建了一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潮人文化创意协同发展中心;建成了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韩山师范学院影视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韩山师范学院蓝海文化创意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汕头、潮州等地建立了2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和秘书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实习基地,并在韩国大田大学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学校的普通话测试站以及与韩国大田大学合作建立的“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以及也挂靠在文学院。

学院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近十项,省级奖励八十余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2年,由学生高淦、曾桂香、吴泽楷团队在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与清华大学等五所高校学子并列荣获金奖;陈媛、卢淑芬先后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语文组)一等奖,尤令人瞩目。自2012年始,每年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实施卓越师资培养计划,独立开班,开展精英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皆达到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大力开展诗书教育,诗歌创研中心定期邀请国内诗词名家,举办诗歌节、诗歌沙龙、读诗会等活动,编印出版《九月诗刊》《诗词学》《饶学研究》等杂志,出版《韩山诗歌文丛》,韩山学子屡获传统诗词大奖,“韩山诗群”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我校被誉为“高校诗教的一方重镇”,也是首个广东省诗教基地。同时,依托陈其铨书道馆,与台湾弘道书学会开办书法辅修班,倡导书法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学院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浓郁。近5年来聘请了国内外100多位知名学者莅校讲学或任教,主办或承办了全国高等师范全校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联席会议、全球汉诗总会暨当代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丘逢甲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张竞生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两岸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与语文生活研讨会、纪念韩愈治潮1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0届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协办一批学术会议,同时定期举行新闻学术沙龙、诗歌沙龙等小型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泰国、乌克兰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2005年始,开设留学生教育,12年来,共教授留学生100余人。2006年学校与韩国大田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交换生项目、4+1项目、2+2项目等;并在韩国大田大学建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2016年学校与泰国潮州会馆建立合作关系,在其所属西部民校龙仔厝三才中学、公立致中学校等建立实习基地。2009年至今,我院响应国家汉办、侨办志愿者、外派教师项目号召,共选派多名教师赴印尼相关学校任教,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和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一流师范教育,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潮汕文化”,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质量、层次、规模结构、气质的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把学院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高水平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