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当前位置:福建高考早知道>院校直通车 >院校动态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时间:2023-04-27 10:15:32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高考早知道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校共有10门课程入选。包括线上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明清古家具鉴赏

课程从家具风格起源开始讲起,追溯唐风、宋韵、元调、明味,从造型、用材、结构、装饰等方面深入探讨明清家具的造物法则。通过对中国古代家具文化内涵和造物哲学的剖析,使学生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华千年工匠精神和造物理念;传承与弘扬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以器传道,以术立信,以艺育人。意在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植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课程是一门面向全国多所院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开放课程,采用在线视频传授和直播互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在内容选取、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改革和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生活中的新能源——生物质能源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于2018年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建设为慕课并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在2020年获评校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获评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涵盖多学科内容,着重讲述多种形式生物质能源的原理、生产工艺以及优势,以现阶段生态文明、碳中和思想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民行动,起到一定的教育引领作用。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电路1

《电路1》课程以教学团队自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为蓝本。录制全部知识点视频53个共计502分钟,知识点PPT素材553页;6项工程应用对应六个知识单元,引入2项科研成果、22项主题讨论;两个重难点章节设有2项分组任务逐层剖析;思政内容包括:5个思政专题、3项前沿技术、1项技术发展历程;在线考评包括:测验和作业题307道、考试题225道;在线扩展资源23个。课程构建“传统理论-现代应用-科学解析-突破创新-科学评价”五元闭合的科研思维型教学模式,解决让枯燥的传统经典理论活起来产生新动力的问题。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林产化学工艺学

林产资源的利用是各国林业和植物制品工业科学家追求的目标。本课程分为四编:第一编松脂加工主要包括脂松香松节油、浮油松香硫酸盐松节油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第二编林产原料提取利用主要包括植物单宁与主要产品栲胶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第三编林产原料热解利用主要包括木材炭化、木材干馏、气化和液化及活性炭等内容。第四编包括林产原料的光氧化降解、可控自由基聚合、以及林产原料绿色光化学的应用。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和环境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思维;引领学生关注林产化工领域绿色发展转型技术。为我国林产化工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植物资源化学

随着生物质能源和材料研究的发展,植物纤维化学的研究备受关注。本课程分为植物纤维原料的结构与化学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提取物等内容。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纤维中各主要组分的生物合成路线、形态、区域分布及化学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及反应性能。了解植物纤维原料宏观与微观结构、各主要化学组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应用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发现、辨析、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评价知识点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的素质。系统掌握生物质化学的基本知识,聚焦支撑国力竞争的中国制造、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了解国内外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关注本领域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的新知识与新理论的前瞻能力;帮助学生植入“生态、环保、美丽中国”的种子,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素养。

掌握各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化学特征,能够熟练应用林产化工专业中植物纤维中各组分的工业前沿利用技术;培养研究生终身学习和科技自立自强品质;提高林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素质。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林产化工专业研究型高级创新人才。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检测与转换技术

《检测与转换技术》是自动化专业核心课,面向大三上学期学生开设。主要培养学生如何从外界获取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的科研思维及利用传感器手段设计检测系统的工程能力。课程实现以“学”为中心,重塑 “理实双驱三阶次”课程内容、创新“线上线下+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时政引领全全育人”思政模式、构建“四化多维双反馈”考核评价机制,匹配了数字化活页式“思政案例库”、“科研+工程案例库”、“虚拟仿真库”、“传感视频库”等资源,并免费向全球开放。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算法设计与分析

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及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从基础理论迈向工程实践的重要衔接。课程内容围绕核心算法展开,贯彻思政育人宗旨,依托实验室培养,引入项目实例驱动和学科竞赛,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开发了一横二纵三结合的培养模式,从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育人理念,旨在夯实和优化“强基础、重实践”的算法课程体系,并结合行业前沿动态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核心算法技术进行多学科交叉和应用学习。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木材学

《木材学》课程开设于建校当年1952年,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帮助学生将木材科学技术、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工程三大学科体系有机结合的桥梁纽带。历经几十年的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木材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第二批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木材学衍生课程“木材与人类生活”课程获评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年);教学团队主编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木材学》被全国同类专业使用。
该课程在全国同行中最早提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每一章节中,并最早开展实施。

形成《木材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针对课程内容,通过顶层设计,以细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将创新精神、科技兴国、生态文明思想、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课程历经学科创始人木材学家葛明裕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教授、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刘一星教授等“七代传承”,教学团队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秉承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教学与研究成果。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同时,也逐步锻造成一支“融生态于材料、以科研促教学”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野生动物管理学

野生动物管理学主要是围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应用自然科学的技术与法律、经济、公众教育等手段,协调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们科学的认知视野、超强的应用技术实践和良好的知识兼容整合。基于野生动物生态学,综合植物学、动物学、动物行为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科学等多课程多学科的交叉知识,通过阐述物种、生境和人的管理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技术。课程内容分为10个教学单元15章。

在研究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感和前沿性,结合课程特点建立了“层进式问题导向性”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各单元内容确定相应的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围绕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意识和使命担当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本课程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一流实践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巩固理论教学最切实有效的途径。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该课程重点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状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东北林业大学10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了《东北林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高位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建设了一批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65门,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持续提升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今后,学校将大力推动教师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五类“金课”建设、管理与应用共享力度。充分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