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110922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介绍

咨询电话: 86412398、86413208、86413209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分流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本专业下设4个专业方向: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热控技术。

热能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高效清洁利用,为能源、动力、航空、航天、航海、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部门培养从事研究、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方向的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专业方向对应二级学科为热能工程,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力发动机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火力发电、燃气轮机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电力系统和舰船及潜艇用动力装置,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压缩机和风机等的设计、研发、运行、故障诊断及自动控制。为电力、船舶、汽车、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培养从事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各种以流体作为工质和能量载体的机械及系统的流体动力学原理与设计,以及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复杂流动现象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在能源利用、航空航天、水利水电、石油化工、工程机械、医疗设备、舰船武备乃至市政设施等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本专业方向包括流体机械及各类流体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自动化管理、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等,培养从事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流体传动及控制、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湍流控制、微尺度通道流动、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制冷与热控技术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制冷循环及各类传热现象的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梯级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技术、空天光热环境控制、电子设备热分析、换热器设计、空气调节等。该方向广泛应用于能源、航天、航空、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与药品的生产、医疗设备与空调制冷设备的生产等领域。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空调制冷工程与设备的设计、航空航天热控技术、高效换热器设计、运行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方向:

飞行器动力系统是航空、航天器的心脏,是飞机、无人机、航天飞机、火箭、卫星、火星探测器等航空、航天器中最关键部件。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空天动力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领域,其研制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和实力的标志。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航空、宇航推进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实验、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对应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航空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航天发动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舰用燃气轮机研制、设计、生产部门及民用燃气轮机研制、生产部门等。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的基本知识结构,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科技人才。本专业所在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交往与合作。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核技术应用相关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专业特色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工信部重点专业

国防特色专业

国防紧缺专业

培养目标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强化学校“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构建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的,具备能源动力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能在能源动力领域从事科研、开发、设计、试验、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具有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国际视野、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授42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指导教师53人。

课程体系

学生主要学习热工、力学、机械科学、计算机和控制技术领域课程。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特色课程

学院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燃烧学、工程热力学),另有校级精品课程3门,1门校级双语教学课程。学院还为本科生开设了20门创新研修课和7门创新实验课。

科研实践

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教学基地1个、国家教学示范中心1个、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多个国家级基础教学平台。

近三年承担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专项课题和863课题,项目合同经费过亿元,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对高新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国际交流

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

课外学习和生活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除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9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创新作品在国内外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空间太阳能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挑战杯)等。学院还实施优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部分优秀学生大二起即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学习。学院每年组织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毕业去向

近五年来的平均就业率接近100%,每年读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50%以上。毕业生可在发电装备制造、电站建设、电力设计、航空航天发动机研制以及核电、环保、家电、汽车、机械、化工、船舶等行业的研究院所、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等从事研发、设计、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境外深造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格勒理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台湾清华大学等。

就业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商飞公司、华电电力科学院、恒大集团、万科集团、美的集团、沈鼓集团、新奥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美国GE公司、宝洁P&G、国电能源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

知名校友

王兆国:1966届本科毕业生,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静海:1982届本科毕业生,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庄逢辰:1956届本科毕业生,著名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高联:1957届研究生班毕业,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和流体力学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仲奇:1956届本科毕业生,著名的热力叶轮机械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1956届硕士研究生,著名的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旭常:1956届研究生班毕业,著名的热能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麟:1960届本科毕业生,著名的反应堆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玉发:1963届本科毕业生,著名的反应堆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剑:1989届本科毕业生,“远大集团”创始人,现为远大住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